|
中文学名 |
金山马兜铃 |
拉丁学名 |
Aristolochia jinshanensis Z.L.Yang et S.X.Tan |
科中文名 |
马兜铃科 |
科拉丁名 |
Aristolochiaceae |
属中文名 |
马兜铃属 |
俗名别名 |
|
药材名 |
|
形态特征 |
落叶性半木质藤本,茎长2-4米,绿色,具条纹;根状茎圆柱状,长达3米,表面黄褐色,断面类白色;叶互生,叶片近革质,卵心形或心形,长5-7厘米,宽4-6厘米,上面绿色,叶背灰白色,先端锐尖或钝,基部深心形,两侧耳状下垂,圆形;叶脉在叶两面明显凸起成格状网眼;花单生于叶腋,淡黄色;花柄近基部具苞片1枚,苞片心形;花被管中下部膨大成囊状,中部急剧弯曲成V形,中上部管变窄;檐部平展,近三角状卵形,3裂片阔卵形或卵形;喉部黄绿色,具紫色斑点;合蕊柱近球形,顶端3裂,裂片具疣状突起;雄蕊6枚,花药成对贴生于合蕊柱裂片下面;柱头3裂;子房下位,圆柱状;蒴果倒卵形,长4-5厘米,直径1.5-2厘米,棕黄色,成熟后自先端6裂;种子卵状心形,长约5毫米,宽约4毫米;花期5-6月,果期7-8月 |
生境 |
生于海拔约700米的山坡灌丛中。 |
地理分布 |
产于四川 |
功能 |
祛风镇痛、解毒消肿 |
主治 |
|
药用部位 |
茎及根状茎 |
繁殖方式 |
|
栽培要点 |
|
备注 |
|
图片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