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中文学名 |
狼尾草 |
拉丁学名 |
Pennisetum alopecuroides (L.) Spreng. |
科中文名 |
禾本科 |
科拉丁名 |
Gramineae |
属中文名 |
狼尾草属 |
俗名别名 |
大狗尾草、光明草(湖南、江西) |
药材名 |
狼尾草 |
形态特征 |
多年生草本。秆直立丛生,高30一100厘米,花序下密生柔毛。叶鞘背部有脊,除鞘口外,均光滑无毛;叶舌极短,顶端平截,常生短纤毛;叶片线形,长10—40厘米,宽2—6毫米。穗状圆锥花序直立,长5—18厘米,宽1—2.5厘米,主轴密生柔毛,总梗长2—3毫米,密生柔毛;小穗通常单生,长6—8毫米;第一颖
微小,卵形,脉不明显;第二颖卵状披针形,
具3—5脉。花、果期8—11月。 |
生境 |
生长在荒地、路旁和山坡,海拔可达2000米左右。 |
地理分布 |
广泛产于四川各县。分布于我国各省。亚洲温带地区和澳洲也有分布。
|
功能 |
清肺止咳,凉血明目。 |
主治 |
肺热咳嗽,咯血,目赤肿痛,痈肿疮毒。 |
药用部位 |
根、根状茎及全草 |
繁殖方式 |
|
栽培要点 |
|
备注 |
|
图片 |
|
小穗
|
|
小穗
|
|
野生植株形态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