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中文学名 |
大狗尾草 |
拉丁学名 |
Setaria faberii Herrm. |
科中文名 |
禾本科 |
科拉丁名 |
Gramineae |
属中文名 |
狗尾草属 |
俗名别名 |
|
药材名 |
大狗尾草 |
形态特征 |
一年生草本。秆高50—90厘米,光滑,基部膝曲,节上生根。叶鞘疏松包茎,边缘密生纤毛;叶舌膜质,具长1一2毫米的纤毛;叶片线形,长10—35厘米,宽4一13毫米,上面生疣毛。圆锥花序呈圆柱形,长7一14厘米,主轴密生糙毛;小穗卵状椭圆形,长约2.5—3毫米,宽约1.5毫米,先端尖;第一颖阔卵形,长为小穗的1/3一1/2,具3脉;第二颖具5一7脉;第一小花外稃具5脉,内稃极端退化,或缺。谷粒椭圆形,长约2.5毫米,具细点状皱纹。花、果期6一10月。 |
生境 |
生长在耕地、荒地、路边,海拔可达1400米。 |
地理分布 |
产于天全、雅安、峨眉山、彭山、青神.雷波、宜宾、重庆、武隆、通江、南坪。分布于我国华东、华中、西南。日本及印度支那也有分布。 |
功能 |
清热消疳,杀虫止痒。 |
主治 |
小儿疳积,风疹,龋齿牙痛。 |
药用部位 |
根及果穗 |
繁殖方式 |
|
栽培要点 |
|
备注 |
|
图片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