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中文学名 |
紫菀 |
拉丁学名 |
Aster tataricus L. f. |
科中文名 |
菊科 |
科拉丁名 |
Compositae. |
属中文名 |
紫菀属 |
俗名别名 |
|
药材名 |
紫菀 |
形态特征 |
多年生草本,高达1.5米。根状茎粗短。茎直立单生,表面有浅沟,上部有分枝,疏生短毛,下部无毛。基生叶丛生,开花时渐枯落,叶片篦状长椭圆形至椭圆状披针形,长20-40厘米,宽6-12厘米,基部渐窄,下延长成翼状叶柄,边缘有锐锯齿,两面疏生小刚毛;茎生叶互生,渐无柄,叶片披针形,长18-35厘米,宽5-10厘米。夏秋季开花,头状花序多数,伞房状排列,有长梗,密被短毛。总苞半球形;边缘舌状花蓝紫色,雌性;中央管状花黄色,两性。瘦果扁平,一侧弯凸,一侧平直,被短毛,冠毛白色或淡褐色,较瘦果长3-4倍。 |
生境 |
生长于山坡或河边草地。 |
地理分布 |
野生品主要分布于东北、河北、内蒙古等地区,其他各地野生或栽培均有。 |
功能 |
润肺、化痰,止咳。 |
主治 |
支气管炎,咳喘,肺结核,咯血。 |
药用部位 |
根部 |
繁殖方式 |
根状茎繁殖 |
栽培要点 |
喜温暖湿润环境,耐寒,怕旱,一般砂质壤土均可栽种。 |
备注 |
|
图片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