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中文学名 |
榆树 |
拉丁学名 |
Ulmus pumila L. |
科中文名 |
榆科 |
科拉丁名 |
Ulmaceae |
属中文名 |
榆属 |
俗名别名 |
白榆、家榆、春榆、粘榔树 |
药材名 |
榆树 |
形态特征 |
高大落叶乔木;树皮黑灰色或浅灰色,不规则纵裂;小枝灰黄色或黄褐色,被白色细柔毛,老枝红褐色,具圆形皮孔;叶卵状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,先端渐尖或锐尖,基部多歪斜,边缘多具整齐单锯齿,例脉8—18对,整齐,直达锯齿先端,腹面无毛或被疏柔毛,背面疏生柔毛,沿中脉毛稍密,脉腋具簇生毛;叶柄腹面凹陷处密被白色柔毛,背面无毛。花簇生于去年生枝的叶腋。翅果近圆形或倒卵圆形,成熟时果核与果翅均呈黄白色。花期2—3月;果期3—5月。
|
生境 |
生于海拔600—3000米的山谷河边及坡地。 |
地理分布 |
产四川甘孜、道孚、金川、成都; 分布于河
北、内蒙古、辽宁、吉林、黑龙江、江苏、浙江、江西、河南、陕西、甘肃、宁夏、新
疆等省、区。朝鲜、苏联、日本也有分布。
|
功能 |
榆钱(果):安神健脾。
皮、叶:安神,利小便。 |
主治 |
榆钱:神经衰弱,失眠,食欲不振,白带。
皮、叶:神经衰弱,失眠,体虚浮肿。
内皮:骨折,外伤出血。 |
药用部位 |
果实(榆钱)、树皮、叶、根皮。 |
繁殖方式 |
|
栽培要点 |
|
备注 |
|
图片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