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学名 |
野牡丹 |
拉丁学名 |
Melastoma candidum D. Don |
科中文名 |
野牡丹科 |
科拉丁名 |
Melastomataceae. |
属中文名 |
野牡丹属 |
俗名别名 |
罐罐草、倒罐草、毛足杆、山石榴(福建)、猪母稔、高脚稔 |
药材名 |
野牡丹 |
形态特征 |
常绿灌木,高0.5—1.5米,分枝多。茎钝四棱形或近圆柱形,密被灰黄色鳞片状粗毛。单叶对生,叶柄长约1.5厘米;叶片卵状椭圆形或长卵形,长4-10厘米,宽2-6厘米,先端短尖,基部钝圆或稍心形,全缘,两面被糙伏毛或短柔毛,背面基出脉隆起,被鳞片状糙伏毛,侧脉隆起,密被长柔毛。伞房花序生于分枝顶端,近头状,有花3—5朵,稀单生;花梗长3—20毫米,与萼均密被长毛,花萼5裂,裂片较萼筒短或近等长;花瓣5,玫瑰红色或粉红色,倒卵形,长3-4厘米,顶端圆形,密被缘毛;雄蕊10个,5个较长,花丝被毛。蒴果坛状球形,与宿存萼贴生,长1—1.5厘米,直径8—12毫米,密被棕色鳞片状粗毛;种子细小,多数。花期5—7月,果期10—12月。 |
生境 |
生于海拔约120米以下的山野林缘、草坡、路旁等阳光充足的酸性土壤中。 |
地理分布 |
分布于江西、福建、台湾、广西、广东、四川、贵州和云南等省区。 |
功能 |
清热利湿,消肿止痛,散瘀止血。 |
主治 |
根:消化不良、肠炎、痢疾、肝炎、衄血、便血、血栓闭塞性脉管炎。
叶:外用治跌打损伤,外伤出血。 |
药用部位 |
根、叶 |
繁殖方式 |
|
栽培要点 |
|
备注 |
|
图片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