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中文学名 |
臭常山 |
拉丁学名 |
Orixa japonica Thunb. |
科中文名 |
芸香科 |
科拉丁名 |
Rutaceae |
属中文名 |
臭常山属 |
俗名别名 |
大山羊、大素药、白胡椒、和常山等 |
药材名 |
臭常山 |
形态特征 |
灌木,高1-3米;树皮灰或淡褐灰色,幼嫩部分常被短柔毛,枝、叶有腥臭气味,嫩枝暗紫红色或灰绿色,髓部大,常中空,叶薄纸质,全缘或上半段有细钝裂齿,下半段全缘,大小差异较大,倒卵形或椭圆形,中部或中部以上最宽,两端急尖或基部狭尖,嫩叶背面疏被或密被长柔毛,叶面中脉及侧脉被短毛,中脉在叶面略凹陷,散生半透明的细油点;叶柄长3-8毫米,雄花序长2-5厘米;花序轴纤细,初时被毛;花梗基部有苞片1片,苞片阔卵形,两端急尖,内拱,膜质,有中脉,散生油点,长2-3毫米;萼片甚细小;花瓣比苞片小,狭长圆形,上部较宽,有3(-5)脉;雄蕊比花瓣短,与花瓣互生;雌花的萼片及花瓣形状与大小均与雄花近似,四个靠合的心皮圆球形,花柱短,粘合,柱头头状,成熟分果瓣阔椭圆形,干后暗褐色,径6-8毫米,每分果瓣由顶端起沿腹及背缝线开裂,内有近圆形的种子1粒。花期4-5月,果期9-11月。 |
生境 |
生于海拔400-1100米的山坡上。 |
地理分布 |
产于我省天全、峨眉、成都、大邑、安县、北川以及重庆等县市。我国贵州、湖北、湖南、浙江、安徽等省以及日本、朝鲜也有分布。 |
功能 |
清热利湿,截疟,止痛,安神。 |
主治 |
风热感冒,风湿关节肿痛,胃痛,疟疾,跌打损伤,神经衰弱;外用治痈肿疮毒。 |
药用部位 |
根、茎、叶 |
繁殖方式 |
|
栽培要点 |
|
备注 |
|
图片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