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中文学名 |
垂柳 |
拉丁学名 |
Salix babylonica L. |
科中文名 |
杨柳科 |
科拉丁名 |
Salicaeae |
属中文名 |
柳属 |
俗名别名 |
柳树、清明柳、吊杨柳、倒垂柳 |
药材名 |
垂柳 |
形态特征 |
高大乔木;小枝细长,柔弱,下垂,初多少被丝状毛,后毛逐渐脱落。叶线状披针形,先端长渐尖,基部楔形,边缘有腺状锯齿,全缘,腹面暗绿色,背面粉绿色,中脉腹面凹陷,背面隆起,侧脉20对以上,两面稍凸。花枝长达0.8厘米,被丝状毛和短柔毛;苞片卵状披针形,被丝状毛;雄蕊2枚,花丝分离;子房无
毛,柱头2裂。花期3-4月,果期4-5月。 |
生境 |
生于水边,常栽培。 |
地理分布 |
分布于全国各省区。 |
功能 |
清热解毒,祛风利湿。 |
主治 |
叶:慢性支气管炎,尿道炎,膀胱炎,膀胱结石,高血压;外用治关节肿痛,痈疽肿毒,皮肤搔痒,灭蛆,杀孑孓。
枝、根皮:白带,风湿性关节炎;外用治烧烫伤。
须根:风湿拘挛、筋骨疼痛,湿热带下及牙龈肿痛。
树皮:外用治黄水疮。 |
药用部位 |
枝、叶、树皮、根皮、须根等。 |
繁殖方式 |
|
栽培要点 |
|
备注 |
|
图片 |
|
庭园栽培植株形态
摄影者:李世丽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