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学名 |
篦子三尖杉 |
拉丁学名 |
Cephalotaxus oliveri Mast. |
科中文名 |
三尖杉科 |
科拉丁名 |
Cephalotaxaceae |
属中文名 |
三尖杉属 |
俗名别名 |
阿里杉、梳叶圆头杉、花枝杉 |
药材名 |
三尖杉 |
形态特征 |
灌木,高达4米;树皮灰褐色。叶条形,质硬,平展成两列,排列紧密,通常中部以上向上方微弯,稀直伸,长1.5-3.2(多为1.7-2.5)厘米,宽3-4.5毫米,基部截形或微呈心形,几无柄,先端凸尖或微凸尖,上面深绿色,微拱弯,中脉微明显或中下部明显,下面气孔带白色,较绿色边带宽1-2倍。雄球花6-7聚生成头状花序,径约9毫米,总梗长约4毫米,基部及总梗上部有10余枚苞片,每一雄球花基部有1枚广卵形的苞片,雄蕊6-10枚;雌球花的胚珠通常1-2枚发育成种子。种子倒卵圆形、卵圆形或近球形,长约2.7厘米,径约1.8厘米,顶端中央有小凸尖,有长梗。花期3-4月,种子8-10月成熟。 |
生境 |
生于海拔300~1800米的阔叶树林或针叶树林内。 |
地理分布 |
产于江西、广西、湖南、湖北、贵州、四川、云南等地。 |
功能 |
种子:驱虫,消积。
枝、叶:抗癌。 |
主治 |
种子:用于蛔虫病,钩虫病,食积。
枝、叶:用于恶性肿瘤。对淋巴肉瘤、肺癌、嗜酸淋巴肉芽肿等有较好疗效,对胃癌、上颌窦癌、何杰金氏病、子宫平滑肌肉瘤、食管癌有一定效果。 |
药用部位 |
种子、枝、叶 |
繁殖方式 |
|
栽培要点 |
|
备注 |
|
图片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