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学名 |
蜈蚣草 |
拉丁学名 |
Pteris vittata Linn. |
科中文名 |
凤尾蕨科 |
科拉丁名 |
Pteridiaceae |
属中文名 |
凤尾蕨属 |
俗名别名 |
长叶甘草蕨 |
药材名 |
蜈蚣草 |
形态特征 |
植株高可达1米。根茎短,横卧或斜生,密生黄棕色披针形鳞片。叶一型,密生,叶柄长5—26厘米,禾秆色,有时带紫色,基部有黄棕色线形鳞片向上渐稀疏,叶片狭椭圆形至倒披针形,奇数—回羽状,侧生羽片30一50对,对生或互生,线形,边缘不育处有前倾的钝齿,
中部的较大,顶生羽片与侧生者同形有时为二叉状深裂;纸质至薄革质,背面疏生黄棕色线形鳞片和节状毛;叶脉羽状,两面平。孢子囊群线形,生在羽片边缘的边脉上;裹群盖
线形,全缘,膜质,灰白色。 |
生境 |
一般生在海拔2000米以下的空旷的钙质土或石灰岩上。 |
地理分布 |
产巴塘、稻城、木里、马尔康、大巴山、青川、南江、城口,会东、筠连等地,分布我国西藏、云南、贵州、四川、甘肃南部、陕西、河南、湖北、湖南、江西、安徽、江苏、广
西、广东、浙江、福建、台湾;欧、亚、非热带及亚热带也有分布。
|
功能 |
祛风活血,解毒杀虫。 |
主治 |
用于防治流行性感冒,痢疾,风湿疼痛,跌打损伤;外用治蜈蚣咬伤,疥疮。
|
药用部位 |
全草或根状茎 |
繁殖方式 |
|
栽培要点 |
|
备注 |
|
图片 |
|
原生境下植株形态
摄影者:杨楠 |
|
原生境下植株形态
摄影者:李世丽 |
|
孢子叶背面
摄影者:李世丽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