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中文学名 |
尖叶梣 |
拉丁学名 |
Fraxinus szaboana Lingelsh. |
科中文名 |
木犀科 |
科拉丁名 |
Oleaceae. |
属中文名 |
梣属 |
俗名别名 |
尖尾梣、尾叶梣、尖叶白蜡树 |
药材名 |
秦皮 |
形态特征 |
落叶小乔木,高3-8米;树皮灰色。冬芽大,尖圆锥形,外侧密被黄褐色茸毛和白色腺毛,内侧密被棕色曲柔毛。小枝黄色,无毛或被细柔毛,皮孔小而凸起,棕色,椭圆形,散生。羽状复叶长12-20厘米;叶柄长3-5厘米,基部稍膨大,嫩时有成簇棕色贡柔毛,旋即脱落;叶轴较细,略弯曲,上面具窄沟,沟棱深,小叶着生处具关节,被细柔毛;小叶3-5(-7)枚,硬纸质,卵状披针形,稀倒卵状披针形,长4.5-9厘米,宽2-4厘米,顶生小叶通常较大,先端长渐尖至尾尖,基部楔形至钝圆,叶缘具锐锯齿,上面无毛,下面在中脉两侧和基部有时被淡黄色或白色柔毛,中脉在上面凹入,侧脉6-8对,上面平坦,下面凸起,细脉凸起并网结;小叶柄长2-3毫米或近无柄。4-5月开花,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枝梢,长5-8厘米;花序梗长1.5-2厘米,有时分枝基部具叶状苞片,被疏散长柔毛或糠枇状毛,皮孔散生,不明显;雄花和两性花异株;花萼杯状,长约1.5毫米;无花冠;花柱较短,柱头2叉裂。翅果匙形,长3-3.5厘米,宽约5毫米,中上部最宽,先端钝,基部渐狭,翅下延至坚果中部,坚果长约1.2厘米,隆起,脉棱细直;宿存萼的萼齿整齐,与坚果基部疏离。 |
生境 |
生于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地。 |
地理分布 |
分布于黄河、长江流域各省区。 |
功能 |
清热燥湿,止痢,明目 |
主治 |
肠炎,痢疾,白带,慢性气管炎,急性结膜炎;外用治牛皮癣。 |
药用部位 |
树皮 |
繁殖方式 |
种子繁殖 |
栽培要点 |
对气候、土壤要求不严,但以排水良好、富含腐植质的山坡、林地、河岸为好;在碱地或瘠薄沙地不宜种植。 |
备注 |
|
图片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