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中文学名 |
荚蒾 |
拉丁学名 |
Viburnum dilatatum Thunb. |
科中文名 |
忍冬科 |
科拉丁名 |
Caprifoliaceae |
属中文名 |
荚蒾属 |
俗名别名 |
|
药材名 |
荚蒾 |
形态特征 |
落叶灌木或小乔木,高1.5-5米;当年生枝、冬芽、叶柄、总花梗和花序轴均密被灰黄色开展的刚毛状的粗糙毛,二年生枝疏被毛或无毛;叶纸质,倒卵圆形、宽倒卵圆形、宽卵圆形或卵形,长3.5-7厘米,宽2.5-6厘米,顶端突尖或短渐尖,基部圆形或微心形,边缘具粗锯齿,上面被疏或密的伏毛,下面沿脉被短柔毛,中脉中、下部的毛既密且粗,脉腋具腋毛,近基部两侧有数个腺体,侧脉每边6—8条,直达齿端;无托叶;复伞形式聚伞花序,生于枝顶和具1对叶片的侧枝顶端,总花梗第一级辐射枝5条,花着生于第二和第三级辐射枝上;萼筒被毛,有腺点;花冠辐状,白色,外面被糙毛;雄蕊伸出花冠外;核果红色,椭圆柱形,长7-8毫米;核扁,具3条浅腹沟和2条浅背沟;花期4-5月,果熟期9-10月。 |
生境 |
生于海拔600-2000米的山坡疏林下、林缘及杂灌木丛中。 |
地理分布 |
分布于我国四川、河北、陕西、河南、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广东、广西、湖南、湖北、贵州、云南等省、区有分布,另在日本、朝鲜也有分布。 |
功能 |
枝、叶:清热解毒,疏风解表。
根:祛瘀消肿。 |
主治 |
枝、叶:疔疮发热,风热感冒;外用治过敏性皮炎。
根:淋巴结炎(丝虫病引起),跌打损伤。 |
药用部位 |
根、枝、叶 |
繁殖方式 |
|
栽培要点 |
|
备注 |
|
图片 |
|
果枝
拍摄者:冯正波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