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中文学名 |
蓝耳草 |
拉丁学名 |
Cyanotis vaga (Lour.) Roem. et schult. |
科中文名 |
鸭跖草科 |
科拉丁名 |
Commelinaceae |
属中文名 |
蓝耳草属 |
俗名别名 |
土贝母、苦籽、鸡冠参 |
药材名 |
|
形态特征 |
多年生草本,高15—50厘米,植株常被蛛丝状绵毛或有时无毛,茎常多分枝。叶片条形至披针形,基生叶较大,茎生叶较小,全缘,无毛或具缘毛,两面多少被绵毛。蝎尾状聚伞花序顶生或腋生,总苞片佛焰苞状,苞片镰刀状弯曲而渐尖,两列,每列覆瓦状排列,边具缘毛或蛛丝状绵毛;萼片披针形,基部联合,背面被白色毛,花瓣蓝色或蓝紫色,匙状长圆形或长圆形,花丝被蓝色绵毛;子房长圆形,顶端被硬毛;蒴果倒卵状三棱形,长约2.5毫米,顶端被黄色长硬毛,开裂后裂瓣反卷;种子灰褐色,具许多小窝孔。花期7—9月,果期10月。 |
生境 |
生于海拔200—3300米山坡草地及疏林。 |
地理分布 |
产于甘洛、越西、普格、美姑、西昌、米易、会理、会东、石棉、洪雅、南川等县;分布于我国广东、贵州、云南、西藏等省。
|
功能 |
祛风活络、利湿消肿、退虚热 |
主治 |
外用治湿疹、脚癣、刀伤 |
药用部位 |
根 |
繁殖方式 |
|
栽培要点 |
|
备注 |
|
图片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