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中文学名 |
棕榈 |
拉丁学名 |
Trachycarpus fortunei (Hook.) H. Wendl. |
科中文名 |
棕榈科 |
科拉丁名 |
Palmaceae. |
属中文名 |
棕榈属 |
俗名别名 |
棕毛树 |
药材名 |
棕榈 |
形态特征 |
常绿乔木,高达15米。无主根,须根密集。干圆柱形,直立,不分枝,茎有残存不脱落的老叶柄基部,并被暗棕色的叶鞘纤维包裹。叶簇生于树干顶端,掌状分裂成多数狭长的裂片,裂片坚硬,顶端浅二裂。叶柄极长。雌雄异株,花期5月,淡黄色,肉穗花序排列成圆锥花序。核果肾状球形,直径约1厘米,蓝黑色。果熟期11~12月。 |
生境 |
野生或栽培,生于山林疏林中。 |
地理分布 |
分布于陕西南部、广东、广西、云南和四川。 |
功能 |
收敛止血,止痢,止带 |
主治 |
用于各种出血症,尤多用于崩漏。 |
药用部位 |
叶鞘纤维,棕榈子(果实)也可入药。 |
繁殖方式 |
种子繁殖 |
栽培要点 |
喜热带湿润气候,宜选潮湿、肥沃、酸性的砂质壤土栽培。 |
备注 |
|
图片 |
|
原生境植株
摄影者:李世丽 |
|
摄影者:李世丽 |
|
拍摄部位:花序
摄影者:李世丽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