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中文学名 |
梭砂贝母 |
拉丁学名 |
FritiIlaria delavayi Franch. |
科中文名 |
百合科 |
科拉丁名 |
Liliaceae |
属中文名 |
贝母属 |
俗名别名 |
德氏贝母 |
药材名 |
炉贝 |
形态特征 |
植株高可达35厘米;鳞茎通常卵球形,直径1- 2厘米;须根较粗长,根毛密如绒毛;外面的鳞片2枚,有的3枚,常有棕色斑;茎的地下部通常较地上部分长;地上各器官表面薄被灰白色蜡质层;茎生叶3-5枚(包括叶状苞片),互生,有的最上面2枚近对生,狭卵形至卵状椭圆形,长1.6-7厘米,宽8-30毫米,稍厚,灰绿色具很淡的紫色晕;节间短;花通常单朵,略俯垂,淡黄色,外面或多或少具紫色晕,内面具蓝紫色斑点和小方格;花梗较着生叶的茎段长,内轮的花被片较外轮的稍长而宽;花被片主脉于近基部向内弯成夹角约150度的弧形;蜜腺褐色或紫色;雄蕊约为花被片的1/2长,花丝不具小乳突;花柱裂片长0.5-3毫米;蒴果近球状,长达2.8厘米,宽达2厘米,棱上翅宽2毫米;花后花被不萎蔫,包被未成熟蒴果直至黄熟始干萎;花期6-7月 |
生境 |
生长在海拔3800—4700米的流石滩上。 |
地理分布 |
产于四川、云南、青海和西藏。 |
功能 |
化痰止咳、清热散结。
|
主治 |
肺虚久咳、痰少咽燥、风热咳嗽、痰火热结、咯痰黄稠、肺虚久咳、痰少咽燥、瘰疬疮肿毒及乳痈、肺痈。
|
药用部位 |
鳞茎 |
繁殖方式 |
|
栽培要点 |
|
备注 |
|
图片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