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中文学名 |
西藏洼瓣花 |
拉丁学名 |
Lloydia tibetica Baker ex Oliver |
科中文名 |
百合科 |
科拉丁名 |
Liliaceae |
属中文名 |
洼瓣花属 |
俗名别名 |
|
药材名 |
|
形态特征 |
植株高10-30厘米;鳞茎顶端延长,开裂,基部簇生须根;基生叶3-10枚,狭条形,宽1.5-3毫米,茎生叶2-3枚,向上逐渐过渡为苞片,极少在茎生叶和苞片的基部边缘具少量疏生毛;花1-5朵,单生或排成顶生的伞房花序;花被片黄色,近倒卵形,长1.3-2厘米,先端钝圆,基部稍狭,具淡紫绿色脉纹,中脉较明显,直达顶端,边脉至中部外弯或分叉而消失,内轮花被片内面下部或近基部两侧各具1-4个鸡冠状褶片,并疏生短毛,外轮花被片较内轮约窄1/3;雄蕊约为花被片的1/2长,花丝密生长柔毛,花药矩圆状;子房近长卵状,长3-4(-5)毫米,花柱长4-6(-8)毫米,柱头小,微3裂;花期5-7月。 |
生境 |
生于海拔2000-4500米处的草甸,灌丛或林缘。 |
地理分布 |
分布于四川、西藏、湖北、陕西、甘肃和山西。 |
功能 |
|
主治 |
内服祛痰止咳;外用治痈肿疮毒及外伤出血等症
|
药用部位 |
鳞茎 |
繁殖方式 |
|
栽培要点 |
|
备注 |
|
图片 |
|
拍摄部位:叶、花
摄影者:向丽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