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中文学名 |
酸浆 |
拉丁学名 |
Physalis alkekengi L. |
科中文名 |
茄科 |
科拉丁名 |
Solanceae |
属中文名 |
酸浆属 |
俗名别名 |
|
药材名 |
|
形态特征 |
多年生草本,茎基部常匍匐生根。高0.4-1米,有柔毛,而以幼嫩部分较密。叶互生或假双生,卵形、长卵形或菱状卵形,长5-11厘米,宽2-8厘米,先端渐尖,基部骤狭楔形,微不对称,下延至叶柄,全缘,或不显著波状,有柔毛;花单生,花梗花时直立,后向下弓曲,有柔毛,花萼钟状,密被柔毛,萼齿三角形,边缘有硬毛;花冠白色,辐状,被毛;果萼阔卵形,薄革质,网脉显著,橙色或火红色,被宿存柔毛;萼齿顶端闭合,基部向内凹陷,浆果球形,成熟时橙红色,直径10-15毫米,柔软多汁。种子圆盘形,直径1.5-2毫米,黄褐色,有网脉状凹穴。花期5-9月,果期6-10月。 |
生境 |
生长在海拔1600—1800米的荒坡及林缘处。 |
地理分布 |
产于巫溪、奉节、石柱、武隆、南川、宝兴及天全等县。我国华北、东北、华东、中南以及贵州、云南、陕西、甘肃等省、区都有分布。 |
功能 |
清热解毒、利尿消肿 |
主治 |
骨蒸劳热、热咳咽痛、黄疸、小便不利之症,也可治天泡湿疮。 |
药用部位 |
全草 |
繁殖方式 |
|
栽培要点 |
|
备注 |
|
图片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