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中文学名 |
大叶泡囊草 |
拉丁学名 |
Physochlaina macrophylla Bonati |
科中文名 |
茄科 |
科拉丁名 |
Solanceae |
属中文名 |
泡囊草属 |
俗名别名 |
|
药材名 |
|
形态特征 |
多年生草本,高1-1.5米,茎近无毛;叶阔卵形或宽卵状椭圆形,全缘或微波状,有时具少数不规则的三角形牙齿,无毛;花顶生为疏散的圆锥式聚伞花序,花序轴密生腺质短柔毛;花萼钟状,5中裂,裂片三角状披针形,具缘毛,花后增大成浅杯状;花冠钟状,暗紫色,5
浅裂,裂片近三角形,有缘毛;花药卵形,纵裂;花盘肉质环状;子房圆锥状,2室,柱头头状。蒴果近球形,直径1厘米;种子多数,肾形,表面具网纹状凹穴,长2毫米,黄灰色,胚环状弯曲,子叶半圆捧状。花果期6-8月 |
生境 |
生长于海拔1850-2600米山区的林缘及路旁。 |
地理分布 |
特产于峨眉、峨边、洪雅、平武、城口等县。 |
功能 |
安神定喘,清热解毒。 |
主治 |
|
药用部位 |
全草 |
繁殖方式 |
|
栽培要点 |
|
备注 |
|
图片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