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学名 |
崖花海桐 |
拉丁学名 |
Pittosporum illicioides Makino |
科中文名 |
海桐科 |
科拉丁名 |
Pittosporaceae. |
属中文名 |
海桐属 |
俗名别名 |
山枝条、山枝仁(四川)、山栀茶(贵州)、柞木仁、满山香(广西) |
药材名 |
海桐树 |
形态特征 |
灌木或乔木,高1-6米;小枝近轮生,细,无毛。单叶互生,革质,倒卵形至倒披针形,长5-10厘米,宽1.7-3.5厘米,先端短尖或渐尖,基部楔形,边缘略呈波状,两面光滑无毛。叶柄长5-10毫米。初夏开淡黄白色花,通常有花1-12朵,排成伞房花序,着生于小枝顶端;花梗长1-2(-3)厘米;萼片5,卵形,长约2.5毫米;花瓣5,长8-10毫米;雄蕊5;子房密生短毛。蒴果近椭圆球形,长约1.5厘米,熟时裂为3瓣,果皮薄。种子多数,成颗粒状,为不规律的多面体,种皮肉质,有粘性,深红色。 |
生境 |
生于山谷或山坡林中 |
地理分布 |
分布于浙江、江苏、安徽、福建、江西、河南、湖北、湖南、广西、四川、贵州等省区。 |
功能 |
根:祛风活络,散瘀止痛。
叶:解毒,止血。
子:涩肠固精。 |
主治 |
根:风湿性关节炎,坐骨神经痛,骨折,胃痛,牙痛,高血压,神经衰弱,梦遗滑精。
叶:外用治毒蛇咬伤,疮疖,外伤出血。
子:咽痛,肠炎,白带,滑精。 |
药用部位 |
根、叶和种子。 |
繁殖方式 |
|
栽培要点 |
|
备注 |
|
图片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