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中文学名 |
网脉酸藤子 |
拉丁学名 |
Embelia rudis Hand.-Mazz. |
科中文名 |
紫金牛科 |
科拉丁名 |
Myrsinaceae |
属中文名 |
酸藤子属 |
俗名别名 |
|
药材名 |
|
形态特征 |
攀援灌木,分枝多,枝条密布皮孔,幼时被微柔毛。叶互生,坚纸质,长圆状卵形或椭圆形,稀卵形,边缘具锯齿,稀全缘,两面无毛,中脉上面凹、背面隆起,侧脉、细脉交结成网状,隆起;总状花序腋生,与叶柄均被微柔毛,花梗被乳头状突起,小苞片钻形,两面均被乳头状突起,花5基数,花萼基部连合,萼裂片卵形,具缘毛及腺点,花瓣分离,淡绿色或白色,卵形或长圆状椭圆形,边缘膜质,具腺毛,内面近基部密被微柔毛或乳头状突起,具腺点;花丝基部具乳头状突起,花药卵形,背部具腺点,子房瓶形或近球形,花柱弯直;果球形,紫褐色,具腺点及宿存萼。花期9-12月,果期5-7月。 |
生境 |
生于海拔300—1000米的山谷灌丛中或疏、密林中湿润处。 |
地理分布 |
产于奉节、南川、重庆、铜粱、筠连等县市;浙江、福建、江西、广东、广西、湖南、贵州、云南、台湾等省区有分布。 |
功能 |
清热解毒、滋阴补肾等。 |
主治 |
|
药用部位 |
全株 |
繁殖方式 |
|
栽培要点 |
|
备注 |
|
图片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