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 中文学名 |
毛宿苞豆 |
| 拉丁学名 |
shuteria pampaniniana Hand.-Mazz. |
| 科中文名 |
豆科 |
| 科拉丁名 |
Leguminosae |
| 属中文名 |
宿苞豆属 |
| 俗名别名 |
红藤(四川成都)、黄花马豆、铁马豆、蝴蝶草、疆蛇通。 |
| 药材名 |
草红藤 |
| 形态特征 |
多年生草质藤本,长60-120厘米。根细而弯,稍有分枝。茎多数,簇生,匍匐地面,密生白色柔毛。三出复叶互生;具紫红色纤细的长柄,柄上被长柔毛,叶柄基部有披针形托叶2枚;叶片宽椭圆形或菱状倒卵形,长1-2.5厘米,宽0.6-1.7厘米,先端浑圆,有小突尖,基部圆或阔楔形,两面均被白色伏贴柔毛,下面尤密。春季至秋季均可见花,总状花序腋生,一般有花数朵,着生较疏,花序梗及花梗基部各有窄披针形苞片1对;蝶形花冠黄色,长约6毫米。荚果扁平,长约2厘米,熟后开裂,棕红色,有矩圆形种子4-5粒,暗绿色,上有黑色斑点,有光泽。 |
| 生境 |
生于山野草丛、向阳坡地等干燥之处。 |
| 地理分布 |
分布于广西、四川、贵州和云南等省区。 |
| 功能 |
清热解毒,消肿 |
| 主治 |
阑尾炎,乳腺炎,腮腺炎,肺结核咳嗽。 |
| 药用部位 |
全草 |
| 繁殖方式 |
|
| 栽培要点 |
|
| 备注 |
|
| 图片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