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中文学名 |
草木樨 |
拉丁学名 |
Melilotus suaveolens Ledeb. |
科中文名 |
豆科 |
科拉丁名 |
Leguminosae. |
属中文名 |
草木樨属 |
俗名别名 |
铁扫把、省头草、辟汗草、野苜蓿 |
药材名 |
草木樨 |
形态特征 |
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,高60—90厘米。茎直立,多分枝,无毛。三出复叶互生,有长柄,柄长1—2厘米;托叶条形,长约5毫米;小叶条状长圆形至椭圆形或披针形,长1—2厘米,宽0.3—0.6厘米,先端截形,基部楔形,边缘有不规则尖齿,两面均疏被细毛,小叶柄甚短。夏季从叶腋抽出很长的总状花序,可达20厘米,上有小花多数,花梗短;花萼钟状;蝶形花冠黄色,旗瓣长椭圆形,较翼瓣为长。荚果倒卵形,下垂,长约3毫米,有种子1粒;种子卵球形,棕色。 |
生境 |
生于山沟、河岸或田野潮湿处。 |
地理分布 |
分布于东北、华北及陕西、甘肃、宁夏、新疆、江苏、江西、台湾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、西藏等省区。 |
功能 |
芳香化浊,截疟。 |
主治 |
暑湿胸闷,口臭,头胀,头痛,疟疾,痢疾。 |
药用部位 |
全草 |
繁殖方式 |
|
栽培要点 |
|
备注 |
|
图片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