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中文学名 |
槲蕨 |
拉丁学名 |
Drynaria fortunei (Kunze) J. Smith |
科中文名 |
水龙骨科 |
科拉丁名 |
Polypodiaceae |
属中文名 |
槲蕨属 |
俗名别名 |
肉碎补、石岩姜、猴姜、毛姜、申姜、爬岩姜、岩连姜 |
药材名 |
骨碎补 |
形态特征 |
多年生附生草本,高20—60厘米。根状茎粗壮,肉质,长而横走,密被棕黄色鳞片。叶二型,营养叶多数,无柄,红棕色或灰褐色,叶片广卵形,长5—7厘米,宽3—6厘米,先端急尖,基部心形,上部羽状浅裂,裂片三角形;孢子叶矩圆形,具短柄,柄有翅,叶片长20—40厘米,宽6.5—13厘米,羽状深裂,裂片披针形,急尖或钝。孢子囊群圆形,黄褐色,沿中肋两旁各2—4行,每长方形网眼内1枚,无囊群盖。 |
生境 |
生于石壁、墙或树干上。 |
地理分布 |
分布于西南、中南及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台湾等省区。 |
功能 |
补肾,壮骨,祛风湿,活血止痛。 |
主治 |
跌打损伤,骨折,瘀血作痛,风湿性关节炎,肾虚久泻,耳鸣,牙痛。 |
药用部位 |
根状茎 |
繁殖方式 |
|
栽培要点 |
|
备注 |
|
图片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