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学名 |
坡柳 |
拉丁学名 |
Dodonaea viscosa (L.) Jacq. |
科中文名 |
无患子科 |
科拉丁名 |
Sapindaceae |
属中文名 |
坡柳属 |
俗名别名 |
车桑子、车桑仔、密油枝、明油子、炒米柴、山枝莲、山杨柳 |
药材名 |
|
形态特征 |
常绿灌木或小乔木,高1-2(-5)米,全株均被胶状物质,树皮薄,褐黄色、红褐色或灰色,纵裂,呈条状剥落;老枝圆柱状,褐色,皮呈纤维状剥落,幼枝纤细,红褐色或橙红色,稍扁压,具棱角;叶为单叶,互生,薄纸质或膜质,形状变异较大,长5-10(2.6-15)厘米,宽1.5-2(1-4)厘米,基部下延成柄,边全缘,微反卷,光滑无毛,多少被有光泽的腔状物质;中脉上面较下面显著凸起,侧脉细密,较明显,顶端连接成边脉,网脉稍明显;花为顶生的圆锥花序或总状花序,或少数退化为腋生的花
束;花单性,异株;萼片通常4枚,稀为5,镊合状排列,卵形至卵圆形或尖卵形至长椭圆形,基部合生,边缘具柔毛或睫毛;无花瓣,花盘不明显。雄花黄绿色,雄蕊通常8枚,稀5-10,花药长圆形,红绿色或黄色,具不发育的雌蕊;雌花绿色或带红色.子房上位,3-6室,每室具2胚珠.蒴果压扁,近圆形,顶端凹缺,基部微凹或截形,幼时淡红色或紫红色,成熟时黄褐色,无毛,有2-3片具脉纹,膜质,微透明的翅,3-6瓣裂;种子1-2颗,近圆形,黑色或暗灰色,光滑;花期5-9月;果期9-12月。 |
生境 |
多生于海拔600—2400米的河谷沙地、荒坡及干燥的稀疏灌木林内或云南松林下。 |
地理分布 |
产于西昌、会东、会理,米易、宁南、盐边、德昌、木里、喜德、渡口等县;福建、广东、广西、云南及台湾等省区以及美洲热带地区,非洲和亚洲至太平洋诸群岛也有分布。 |
功能 |
|
主治 |
种子油可治喉炎,全株药用,可治疯湿,根有毒,可杀虫,毒鱼,毒狗等 |
药用部位 |
全株 |
繁殖方式 |
|
栽培要点 |
|
备注 |
|
图片 |
|
花枝
摄影者:梁生 |
|
幼果
摄影者:杨楠 |
|
花期植株
摄影者:杨楠 |
|
花、叶
摄影者:梁生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