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学名 |
荔枝 |
拉丁学名 |
Litchi chinensis Sonn. |
科中文名 |
无患子科 |
科拉丁名 |
Sapindaceae |
属中文名 |
荔枝属 |
俗名别名 |
|
药材名 |
荔枝 |
形态特征 |
常绿乔木,高可达10余米,树冠伞状或圆形,树皮灰白色,不开裂,小枝圆柱状,褐色或浅褐色,无毛,密被白色或锈色斑点状小皮孔,或近枝顶被紧贴锈色微柔毛。叶为互生偶数羽状复叶,稀近对生,无毛,小叶2-4对,互生或近对生,革质,披针形至长椭圆状披针形或椭圆状披针形,稀不对称,全缘,微反卷,上面深绿色,有光泽,下面粉绿色,中脉在上面微凹,下面凸起,小叶柄较粗,上面具沟槽。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,密被锈色短伏毛,花小,杂性同株,绿白色或淡黄色,组成具短梗的小聚伞花序,花萼杯状,外被锈色短硬毛,4-5齿裂,裂片钝三角形,镊合状排列;无花瓣,花盘近无毛,雄蕊通常8(6-10)枚,花丝线形,顶端尖,中部以下被白色长柔毛,花药无毛,子房具短柄,倒心形,密被锈色粗毛和小瘤体,2-3裂,不甚明显.花柱2-3裂,被锈色短粗毛,顶端反卷。果卵形或球形,幼时绿色,成熟时紫色或暗红色.果皮革质,密被3-6个圆锥状凸趋的小瘤体;种子长圆形或卵形,褐紫色或黑色,有光泽。为乳白色、肉质、微透明,多汁,芳香、味甘美的假种皮所包被,种脐凸起,白色,易与假种皮分离。花期2-4月;果期6-8月。 |
生境 |
多栽培于海拔300-500米左右的平坝、山坡向阳处及村庄附近。 |
地理分布 |
产于合江、泸县、纳溪、江安、筠连、叙永、峨眉等县;原产福建省东南部,广东、广西、云南等省、区有分布,贵州和台湾等地有栽培。 |
功能 |
为营养滋补品;为收歙止痛剂,可治疝气及胃痛等症;果壳可作催痘剂及止血崩等。
根:消肿止痛。
核:理气,散结,止痛。
假种皮(果肉):益气补血。 |
主治 |
核:疝气痛,鞘膜积液,睾丸肿痛,胃痛,痛经。
假种皮(果肉):病后体弱,脾虚久泻,血崩。
根:胃脘胀痛。 |
药用部位 |
种子、果壳及根、假种皮(果肉) |
繁殖方式 |
|
栽培要点 |
|
备注 |
|
图片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