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中文学名 |
披针叶胡颓子 |
拉丁学名 |
Elaeagnus lanceolata Warb.ex Diels |
科中文名 |
胡颓子科 |
科拉丁名 |
Elaeagnaceae |
属中文名 |
胡颓子属 |
俗名别名 |
|
药材名 |
|
形态特征 |
常绿直立或蔓状灌木,高4米,无刺或老枝上具粗而短的刺,幼枝淡黄色或淡褐色,老枝灰色或灰黑色,圆柱形,芽锈色;叶革质,披针形或椭圆状披针形至长椭圆形,长5-14厘米,宽1.5-3.6厘米,顶端渐尖,基部圆形,边缘反卷,全缘,上面具光泽,干燥后褐色,下面银白色,侧脉8-12对,与中脉开展成45度;花淡黄白色,下垂,常3-5朵花簇生叶腋短小枝上,成伞形状总状花序,花萼筒圆筒形,在子房上骤收缩,裂片宽三角形,顶端渐尖;雄蕊的花丝极短或几无,花药椭圆形,淡黄色,花柱直立,柱头长达裂片的2/3;果实椭圆形,长12-15毫米,直径5-6毫米,密被褐色或银白色鳞片,成熟时红黄色;花期8-10月,果期次年4-5月。 |
生境 |
生于海拔600-2500米的向阳山地、河边、林中或灌丛中。 |
地理分布 |
产于四川、陕西、甘肃、湖北、贵州、云南、广西等地。 |
功能 |
|
主治 |
可止痢疾 |
药用部位 |
果实 |
繁殖方式 |
|
栽培要点 |
|
备注 |
|
图片 |
|
果枝
拍摄者:庄平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