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 中文学名 |
华南紫萁 |
| 拉丁学名 |
Osmunda vachellii Hook. |
| 科中文名 |
紫萁科 |
| 科拉丁名 |
Osmundaceae |
| 属中文名 |
紫萁属 |
| 俗名别名 |
|
| 药材名 |
贯众 |
| 形态特征 |
植株高达1米。根状茎直立,圆柱形,高出地面。叶簇生于顶部;叶片长圆形,长40-90厘米,宽20-30厘米,一型,但羽片为二型,一回羽状;羽片15—20对,近对生,有短柄,以关节着生于叶轴上,长15—20厘米,款1—1.5厘米,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,顶生小羽片有柄。叶脉两面明显,二回分歧,小脉平行,达于叶边,叶边稍向下卷。下部数对(多达8对,通常3—4对)羽片为能育,生孢子囊,羽片紧缩成线形,宽仅4毫米,中肋两侧密生圆形的分开的孢子囊穗,深棕色。 |
| 生境 |
生草坡上和溪边荫处酸性土上。 |
| 地理分布 |
分布于中南、西南各地。 |
| 功能 |
清热,解毒,止血 |
| 主治 |
预防麻疹、流行性乙型脑炎、流行性感冒、痢疾、子宫出血、钩虫病、蛔虫病。
孕妇慎服。 |
| 药用部位 |
根状茎及叶柄残基 |
| 繁殖方式 |
|
| 栽培要点 |
|
| 备注 |
|
| 图片 |
 |
全株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