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中文学名 |
独牛 |
拉丁学名 |
Begonia henryi Hemsl. |
科中文名 |
秋海棠科 |
科拉丁名 |
Begoniaceae |
属中文名 |
秋海棠属 |
俗名别名 |
|
形态特征 |
多年生无茎草本。根状茎球形,直径8-10毫米,有残存褐色的鳞片,周围长出多数长短不等纤维状之根。叶均基生,通常1 (-2)片,具长柄;叶片两侧不相等或微不相等,轮廓三角状卵形或宽卵形,稀近圆形,长3.5-6厘米,宽4-7.5厘米,先端急尖或短渐尖,基部偏斜或稍偏斜,呈深心形,向外开展,窄侧呈圆形,宽侧略伸长,呈宽圆耳状,边缘有大小不等三角形单或重之圆齿,上面深绿色或褐绿色,散生淡褐色柔毛,下面色淡,散生褐色柔毛,沿脉较密或常有卷曲之毛,掌状5-7条脉,下面较明显;叶柄长、短变化较大,长6-13厘米,被褐色卷曲长毛;托叶膜质,卵状披针形,边有睫毛,早落。花葶高7.5-12厘米,细弱,疏被细毛或近无毛;花粉红色,通常2或4朵,呈2-3回二歧聚伞状,分枝长5-9毫米,花梗长约10毫米,被疏柔毛;苞片膜质,长圆形或椭圆形,长约5毫米,宽约4毫米,先端急尖,边有齿;雄花:花被片2,扁圆形或宽卵形,长8-12毫米,宽10-13毫米,先端圆,基部微心形,雄蕊多数,花丝离生,长 1.2-1.5厘米,花药倒卵形,长约1.2毫米,先端微凹;雌花:花被片2,扁圆形,长6-8毫米,宽7-8毫米,先端圆,基部微心形;子房倒卵状长圆形,长可达1.5厘米,直径约4毫米,无毛,3室,有中轴胎座,每室胎座具1裂片,具有不等3翅,花柱3,柱头2裂,裂片膨大呈头状,并带刺状乳头。蒴果下垂,果梗柔弱,长1.3-1.7厘米,无毛;轮廓长圆形,长约11毫米,直径约5毫米,无毛;3翅不等大,大的呈斜三角形,长5-7毫米,上面的边平,下面的边斜,另2翅较小,窄三角形,上方的边平,下方的边斜;种子极多数,小,长圆形,淡褐色,平滑。花期9-10月,果期10月开始。 |
生境 |
生于山坡阴处岩石上、石灰岩山坡岩石隙缝中、山坡路边阴湿处和常绿阔叶混交林下,海拔850-2600米。 |
地理分布 |
产云南、四川、贵州西南部、湖北(宜昌)、广西北部。 |
经济价值 |
|
科研价值 |
|
繁殖方式 |
|
备注 |
|
图片 |
|
原生境植株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