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中文学名 |
褐毛垂头菊 |
拉丁学名 |
Cremanthodium brunneo-pilosum S. W. Liu |
科中文名 |
菊科 |
科拉丁名 |
Compositae |
属中文名 |
垂头菊属 |
俗名别名 |
|
形态特征 |
多年生草本,全株灰绿色或蓝绿色。根肉质,粗壮,多数。茎单生,直立,高达1米。丛生叶多达7枚,与茎下部叶均具宽柄,柄长6-15厘米,宽1.5-2.5厘米,光滑,基部具宽鞘,叶片长椭圆形至披针形,长6-40厘米,宽2-8厘米,先端急尖,全缘或有骨质小齿,基部楔形,下延成柄;茎中上部叶4-5枚,向上渐小,狭椭圆形,基部具鞘;最上部茎生叶苞叶状,披针形,先端渐尖。头状花序辐射状,下垂,1-13,通常排列成总状花序,偶有单生,花序梗长1-9厘米,被褐色有节长柔毛;总苞半球形,长1.2-1.6厘米,宽1.5-2.5厘米,被密的褐色有节长柔毛。舌状花黄色,舌片线状披针形,长2.5-6厘米,宽2-5毫米,先端长渐尖或尾状,膜质近透明,管部长5-7毫米;管状花多数,褐黄色,长8-10毫米,管部长约2 毫米,檐部狭筒形,冠毛白色,与花冠等长。瘦果圆柱形,长约6毫米,光滑。花果期6-9月。 |
生境 |
生于海拔3000-4300米的高山沼泽草甸、河滩草甸、水边。 |
地理分布 |
分布于四川西北部、西藏东北部、青海南部、甘肃西南部。 |
经济价值 |
|
科研价值 |
|
繁殖方式 |
|
备注 |
|
图片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