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中文学名 |
滇蜀豹子花 |
拉丁学名 |
Nomocharis forrestii Balf.f. |
科中文名 |
百合科 |
科拉丁名 |
Liliaceae |
属中文名 |
豹子花属 |
俗名别名 |
|
形态特征 |
鳞茎卵形,高2.5-3.5厘米,直径2-2.5厘米,黄白色。茎高30-100(-150)厘米,无毛。叶散生,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,长(2-)2.5-6厘米,宽0.7-1.5厘米,先端渐尖。花1至6朵,张开,似碟形,粉红色至红色,里面基部具细点,细点向上逐渐扩大成紫红色的斑块;外轮花被片卵形至椭圆形,先端急尖,长2.5-4.2厘米,宽1.5-1.8厘米,全缘;内轮花被片宽椭圆形,长2.5-4厘米,宽1.7-2.2厘米,先端急尖,里面基部具两个紫红色的垫状隆起;花丝长7毫米,下部稍扩大,扁平,但不呈肉质的圆筒状的膨大,紫红色,上端1/4变细,黄白色;子房长7-9毫米,宽2.5-3毫米;花柱向上渐膨大,长6.5-8毫米,柱头头状,3浅裂。蒴果矩圆状卵形,长2.5厘米,宽2厘米,绿褐色。花期6-7月,果期8-10月。 |
生境 |
生山坡林下或草地上,海拔3000-3850米。 |
地理分布 |
产云南(西北部)和四川(西南部)。 |
经济价值 |
|
科研价值 |
|
繁殖方式 |
|
备注 |
|
图片 |
|
拍摄部位:叶、花
图片由阿坝州兰花及珍稀野生花卉保存基地拍摄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