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中文学名 |
苦草 |
拉丁学名 |
Vallisneria natans (Lour.) H. Hara |
科中文名 |
水鳖科 |
科拉丁名 |
Hydrocharitaceae |
属中文名 |
苦草属 |
俗名别名 |
蓼萍草、扁草 |
形态特征 |
多年生沉水草本。具匍匐茎,径约2mm,白色,光滑或稍粗糙,先端芽浅黄色。叶基生,线形或带形,长20-200cm,宽0.5-2cm,绿色或略带紫红色,常具棕色条纹和斑点,先端圆钝,边缘全缘或具不明显的细锯齿;无叶柄;叶脉5-9条。花单性;雌雄异株;雄佛焰苞卵状圆锥形,长1.5-2cm,宽0.5-1cm,每佛焰苞内含雄花200余朵或更多,成熟的雄花浮在水面开放;萼片3,大小不等,两片较大,长0.4-0.6mm,宽约0.3mm,成舟形浮于水上,中间一片较小,长约0.3mm,宽约0.2mm,中肋部龙骨状,向上伸展似帆;雄蕊1枚,花丝先端不分裂或部分2裂,基部具毛状凸起和1-2枚膜状体;花粉粒白色,长圆形;雌佛焰苞筒状,先端2裂,绿色或暗紫红色,长1.5-2cm,梗纤细,绿色或淡红色,长30-50cm,甚至更长,随水深而改变,受精后螺旋状卷曲;雌花单生于佛焰苞内,萼片3,先端钝,绿紫色,质较硬,长2-4mm,宽约3mm;花瓣3,极小,白色,与萼片互生;花柱3,先端2裂;退化雄蕊3枚。果实圆柱形,长5-30cm,直径约5mm。种子倒长卵形,有腺毛状凸起。花期8月,果期9月。 |
生境 |
生于溪沟、河流、池塘、湖泊之中。 |
地理分布 |
产吉林、河北、陕西、山东、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台湾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等省区。分布于伊拉克、印度、中南半岛、日本、马来西亚和澳大利亚。 |
经济价值 |
|
科研价值 |
|
繁殖方式 |
|
备注 |
|
图片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