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中文学名 |
黑扭口藓 |
拉丁学名 |
Barbula nigrescens Mitt. |
科中文名 |
丛藓科 |
科拉丁名 |
Pottiaceae |
属中文名 |
扭口藓属 |
俗名别名 |
|
形态特征 |
植株呈暗绿带黑一红棕色,成垫状紧密丛生。茎直立,高1-2cm,疣具分枝。叶干时紧贴于茎上,湿时倾立,叶基较阔,呈卵状或长卵状披针形,具纵长皱褶;叶边全缘,明显背卷;中肋粗壮,长达叶尖,呈暗棕色;叶上部细胞呈疣角状圆形,壁增厚,具不明显的大疣;基部细胞长方形,壁厚,平滑或具单一粗疣。雌雄异株。雌苞叶较长大,蒴柄细长,暗红色;孢蒴直立,黑红色,呈圆柱形;蒴盖圆锥形,具短喙状尖。 |
生境 |
生于高山林下岩石上,冰川附近流石滩上,岩缝中,高山草甸土上,石灰岩上或墙壁缝中,也见于林地上。
|
地理分布 |
四川巴塘、木里小金河、沪定、汶川县,卧龙、盐源地区。陕西、江苏、新疆、浙江、云南等地均有分布。 |
经济价值 |
|
科研价值 |
|
繁殖方式 |
|
备注 |
|
图片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