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中文学名 |
吴茱萸 |
拉丁学名 |
Euodia rutaecarpa (Juss.) Benth. |
科中文名 |
芸香科 |
科拉丁名 |
Rutaceae |
属中文名 |
吴茱萸属 |
俗名别名 |
吴萸、茶辣、辣子、臭辣子、吴椒、臭泡子 |
形态特征 |
落叶灌木或小乔木,高3—10米,幼枝、叶轴及花序轴均被锈色长柔毛。树皮暗红色,有光泽;小枝紫褐色,初被毛,后渐脱落,具白色椭圆形皮孔。奇数羽状复叶对生,小叶5—9片,对生,椭圆形或卵圆形,长6—15厘米,宽3—7厘米,顶端短尖或渐尖,基部楔形或宽楔形,全缘或有不明显的钝锯齿,上面被疏柔毛,下面密被白色柔毛,有粗大透明腺点。花黄白色,单性,雌雄异株,聚伞圆锥花序顶生,花轴粗壮,密被黄褐色长柔毛。蓇葖果扁球形,长约5—6毫米,直径约4毫米,紫红色,表面有粗大腺点,顶端无喙。种子1粒,卵圆形,黑色,有光泽。 |
生境 |
生于温暖地带的山地、疏林下或林缘空旷地。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多有栽培 |
地理分布 |
分布于长江流域及以南各省区。 |
经济价值 |
种子可榨油;叶可提芳香油或做黄色染料;果药用。 |
科研价值 |
|
繁殖方式 |
种子或扦插繁殖。种子繁殖,可行冬播或春播。春播约播种后一个月出苗。扦插繁殖,于春季选较粗壮枝条,剪成7—8寸,按行距8寸斜插于土中,露土2—3寸,上覆稻草并搭活动棚荫蔽,保持土壤湿润,约4—5月份萌芽发根,冬季落叶后至第二年春季萌芽前移栽,行、株距各6—8尺。虫害有天牛,其幼虫蛀食树干内部,发生时可于虫孔内灌注6%六六六溶液毒杀。 |
备注 |
|
图片 |
|
拍摄部位:叶、果
|
|
拍摄部位:叶、果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