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中文学名 |
棕红悬钩子 |
拉丁学名 |
Rubus rufus Focke |
科中文名 |
蔷薇科 |
科拉丁名 |
Rosaceae |
属中文名 |
悬钩子属 |
俗名别名 |
|
形态特征 |
攀援灌木,高达3米;枝圆柱形,棕褐色,具柔毛、棕褐色软刺毛和稀疏针刺。单叶,心状近圆形,直径9-15厘米,上面仅沿叶脉有长柔毛,下面密被棕褐色绒毛,沿叶脉有红褐色长硬毛和稀疏针刺,边缘5裂,裂片三角披针形,顶端急尖,近基部的裂片较短,三角形,顶生裂片较大,有不整齐尖锐锯齿,基部具掌状5出脉;叶柄长7-11厘米,棕褐色,具柔毛、棕褐色软刺毛和微弯针刺;托叶宽大,长达2厘米,宽可达1.5厘米,疏齿状或掌状三裂,裂片线形或线状披针形,具软刺毛,脱落迟。花较少数,成顶生狭圆锥花序或近总状花序,或集生于叶腋;总花梗和花梗均密被柔毛、棕褐色软刺毛和稀疏微弯针刺;花梗长0.7-1厘米;苞片掌状深裂;花直径约1厘米;花萼外密被棕褐色绒毛和软刺毛;萼片披针形,顶端尾尖,外萼片顶端常浅条裂,内萼片全缘,在果期直立;花瓣宽椭圆形或近圆形,白色,基部具短爪,短于萼片;雄蕊多数,花柱比雄蕊长。果实由少数小核果组成,包藏在宿萼内,桔红色,无毛;核具明显细皱纹。花期6-8月,果期9-10月。 |
生境 |
生山坡灌丛或山谷阴处密林中,海拔600-2500米。 |
地理分布 |
产江西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、四川、云南、贵州。泰国、越南也有分布。 |
经济价值 |
|
科研价值 |
|
繁殖方式 |
|
备注 |
|
图片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