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中文学名 |
牧地香豌豆 |
拉丁学名 |
Lathyrus pratensis L. |
科中文名 |
豆科(蝶形花科) |
科拉丁名 |
Leguminosae(Papilionaceae ) |
属中文名 |
香豌豆属 |
俗名别名 |
|
形态特征 |
多年生草本,高15-90厘米。小叶2,披针形,长1.5-4.5厘米,宽0.4-1.5厘米,先端渐尖,基部圆楔形,无毛,有白斑;叶轴有淡黄色疏毛,枯端变为卷须;托叶叶状,基部戟形。总状花序腋生,常5-8朵花聚于总花梗顶部;花梗有疏柔毛或无毛;萼斜钟状,萼齿5,披针形,渐尖;花冠黄色,长约1.7厘米;子房有短柔毛,无柄,花柱扁,里面有长柔毛。荚果黑色,圆筒状,长约4厘米。 |
生境 |
生于草坡、沟边、林缘。 |
地理分布 |
分布于四川、云南、甘肃、陕西、新疆。
前苏联、北欧也有。 |
经济价值 |
可作牧草。 |
科研价值 |
|
繁殖方式 |
|
备注 |
|
图片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