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中文学名 |
南苜蓿 |
拉丁学名 |
Medicago hispida gaertn. |
科中文名 |
豆科 |
科拉丁名 |
Leguminosae |
属中文名 |
苜蓿属 |
俗名别名 |
母齐头、草头、黄花草子 |
形态特征 |
草本,茎匍匐或稍直立,高约30厘米,基部有多数分枝。叶具3小叶;小叶宽倒卵形,先端钝圆或凹入,上部具锯齿,长1-1.5厘米,宽0.7-1厘米,上面无毛,下面有疏柔毛,两侧小叶略小;小叶柄长约5毫米,有柔毛;托叶卵形,长约7毫米,宽约3毫米,边缘具细锯齿。花2-6朵聚生成总状花序,腋生;花萼钟形,深裂,萼齿披针形,尖锐,有疏柔毛;花冠黄色,略伸出萼外。荚果螺旋形,边缘具疏刺,刺端钩状,荚果无深沟,含种子3-7粒;种子肾形,黄褐色。 |
生境 |
适生于排水良好的壤土和沙质壤土上,耐寒力强。 |
地理分布 |
我国各地普遍栽培,在长江下游亦有野生。 |
经济价值 |
主要用作绿肥和牲畜饲料,其嫩叶可供食用。 |
科研价值 |
|
繁殖方式 |
|
备注 |
|
图片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