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中文学名 |
双喙虎耳草 |
拉丁学名 |
Saxifraga davidii Franch. |
科中文名 |
虎耳草科 |
科拉丁名 |
Saxifragaceae |
属中文名 |
虎耳草属 |
俗名别名 |
|
形态特征 |
多年生草本,高7.5-29厘米。茎被白色卷曲长柔毛,花葶状。叶均基生,具宽柄;叶片倒卵形,长2.5-8.5厘米,宽1.5-4厘米,先端钝,边缘具圆钝齿,基部楔形,两面和边缘均被腺柔毛;叶柄长约1.5厘米,边缘具长柔毛。多歧聚伞花序总状或圆锥状,具7-30花;花梗长约8毫米,被白色腺柔毛;萼片在花期反曲,近三角形至卵形,长约2毫米,宽1.1-1.2毫米,先端急尖或稍钝,无毛;花瓣白色,基部具1黄色斑点,椭圆形至卵形,长3.2-3.6毫米,花药棕色,花丝棒状;子房近上位,狭卵球形。蒴果,2果瓣成熟后叉开。花期4-5月。 |
生境 |
生于海拔1500-2400米的山沟石隙。 |
地理分布 |
产四川西部。 |
经济价值 |
|
科研价值 |
|
繁殖方式 |
|
备注 |
|
图片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