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中文学名 |
鄂西虎耳草 |
拉丁学名 |
Saxifraga unguipetala Engl. et Irmsch. |
科中文名 |
虎耳草科 |
科拉丁名 |
Saxifragaceae |
属中文名 |
虎耳草属 |
俗名别名 |
|
形态特征 |
多年生草本,高约5厘米。花茎长3-3.7厘米,密被腺毛。小主轴之叶密集呈莲座状,肉质,近长圆状匙形,长7.3-9.5毫米,宽约2毫米,先端急尖,两面无毛,边缘中下部具软骨质睫毛,具羽状脉5-10;茎生叶约7枚,狭长圆形至长圆状匙形,长4.6-5毫米,宽1-1.3毫米,先端急尖,腹面无毛或其下部被腺毛,背面基部被腺毛,边缘(除先端外)具腺睫毛。花单生于茎顶;花梗密被腺毛;萼片在花期直立,革质,阔卵形;花瓣白色,椭圆形、倒卵形至阔卵形,长6-6.5毫米,宽3.3-3.5毫米;雄蕊长约3.5毫米,花丝钻形;花盘不明显;子房半下位。花期7-8月。 |
生境 |
生于海拔3200-4300米的岩壁石隙。 |
地理分布 |
产甘肃、湖北西部、四川北部。 |
经济价值 |
|
科研价值 |
|
繁殖方式 |
|
备注 |
|
图片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