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中文学名 |
白景天 |
拉丁学名 |
Sedum pallescens Freyn |
科中文名 |
景天科 |
科拉丁名 |
Crassulaceae |
属中文名 |
景天属 |
俗名别名 |
|
形态特征 |
多年生草本;根束生,粗。茎直立,高30-60厘米。叶互生,少有对生的,倒披针形或矩圆状披针形,长3-7厘米,宽0.7-2.5厘米,顶端圆钝,基部楔形,全缘,或有不整齐的波状疏锯齿,上面有多数赤褐色的斑点,几无柄。伞房花序顶生,长2-5厘米,宽4-7厘米,半圆球形,分枝密;萼片5,披针形,长1.5-2毫米;花瓣5,白色至粉红色,直立,披针状椭圆形,长约6毫米;雄蕊10,花药黄白色;鳞片条状楔形,长约1毫米;心皮5,披针状椭圆形,直立,长约5毫米,基部分离。 |
生境 |
生草地、荒坡、石上。 |
地理分布 |
分布于四川、云南西北部(海拔3400米)、湖北(1200-1800米)、陕西、山西(650-1100米)。 |
经济价值 |
|
科研价值 |
|
繁殖方式 |
|
备注 |
|
图片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