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中文学名 |
鳞轴小膜盖蕨 |
拉丁学名 |
Araiostegia perdurans (Christ) Cop. |
科中文名 |
骨碎补科 |
科拉丁名 |
Davalliaceae |
属中文名 |
小膜盖蕨属 |
俗名别名 |
|
形态特征 |
植株高50-70厘米。根状茎长而横走,粗壮,连同叶柄基础部有密鳞片,鳞片阔披针形,边缘有不整齐的小齿,蓬松地盾状着生于根状茎上。叶薄草质,除各回羽轴分叉处有几片卵形大鳞片外,余皆光滑。和根状茎相连处的关节不明显;叶片卵形,长30-400厘米,宽20-35厘米,下部五回羽状细裂;羽片多少分开,基部一对矩圆形或矩圆披针形,长10-20厘米,宽3.5-8厘米,基部一回小羽片对生,上侧的通常远较下侧的小;末回裂片短披针形,或顶部分裂成长短不等的钳形裂片,尖头。孢子囊群半圆形,位于裂片的缺刻之下,着生于小脉分叉处;囊群盖同形,全缘。 |
生境 |
附生混交林下树干或石上,叶旱季枯死,雨季出新叶,海拔1900-3400米。 |
地理分布 |
在我国西南山地常见。 |
经济价值 |
|
科研价值 |
|
繁殖方式 |
|
备注 |
|
图片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