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中文学名 |
海桐 |
拉丁学名 |
Pittosporum tobira (Thunb.) Ait |
科中文名 |
海桐花科 |
科拉丁名 |
Pittosporaceae |
属中文名 |
海桐花属 |
俗名别名 |
|
形态特征 |
常绿灌木或小乔木,高达6米,嫩枝被褐色柔毛,有皮孔。叶聚生于枝顶,革质,倒卵形或倒卵状披针形,长4-9厘米,宽1.5-4厘米,先端圆形或钝,常微凹入或为微心形,基部窄楔形,侧脉6-8对。伞形花序或伞房状近伞形花序顶生或近顶生,密被黄褐色柔毛,花梗长1-2厘米;花白色,有芳香,后变黄色;萼片卵形,长3-4毫米,被柔毛;花瓣倒披针形,长1-1.2厘米,离生;雄蕊5;子房密生短柔毛。蒴果近球形,长约1.5厘米,3片开裂,果皮木质,厚约2毫米;种子多数,长3-7毫米,暗红色。 |
生境 |
栽培 |
地理分布 |
分布于长江以南滨海各省,内地多为栽培供观赏。 |
经济价值 |
|
科研价值 |
|
繁殖方式 |
|
备注 |
|
图片 |
 |
花的正面观
摄影者:李世丽
拍摄地点:四川大学 |
 |
花的侧面观
摄影者:李世丽
拍摄地点:四川大学 |
 |
花序
摄影者:李世丽
拍摄地点:四川大学 |
 |
栽培植株形态
摄影者:李世丽
拍摄地点:四川大学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