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 | 
 
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| 中文学名 | 指叶毛兰 |  
                | 拉丁学名 | Eria pannea Lindl. |  
                | 科中文名 | 兰科 |  
                | 科拉丁名 | Orchidaceae |  
                | 属中文名 | 毛兰属 |  
                | 俗名别名 |  |  
                | 形态特征 | 植物体较小,幼时全体被白色绒毛;根状茎明显,具鞘,间隔2-5厘米着生假鳞茎;假鳞茎长1-2厘米,不膨大,圆柱形,稍两侧压扁,长4-20厘米,宽约3毫米,近轴面具槽,槽边缘常残留有稀疏的白色绒毛,顶端钝,基部套迭,叶脉不明显。花序着生于假鳞茎顶部,从叶内侧发出,长3-5厘米,具1-4朵花,基部具1-2枚膜质不育苞片;花苞片卵状三角形,长约6毫米,宽4毫米,先端钝;花黄色,萼片外面密被白色绒毛,内面黄褐色,疏被绒毛;中萼片长圆状椭圆形,长近6毫米,宽3毫米,先端圆钝;侧萼片斜卵状三角形,先端圆钝,基部与蕊柱足合生成萼囊;花瓣长圆形,长近5毫米,宽约2毫米,先端钝,两面疏被白色绒毛;唇瓣近倒卵状椭圆形,不裂,上部稍肉质,上面被白色短绒毛,背面基部被稍长的白色绒毛,其余部分被稍短的毛,先端圆钝,基部收狭并具1枚线形胼胝体,近端部具1枚显著的长椭圆形胼胝体;蕊柱极端,长约1.5毫米,背面疏被白色绒毛;花粉团梨形,扁平,黄色。花期4-5月。 |  
                | 生境 | 生于海拔800-2200米的林中树上或林下岩石上。 |  
                | 地理分布 | 分布于我国西南及广西、海南等地。 |  
                | 经济价值 |  |  
                | 科研价值 |  |  
                | 繁殖方式 |  |  
                | 备注 |  |  
                | 图片 |  | 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