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 中文学名 |
巴郎山杓兰 |
| 拉丁学名 |
Cypripedium palangshanense T. Tang & F. T. Wang |
| 科中文名 |
兰科 |
| 科拉丁名 |
Orchidaceae |
| 属中文名 |
杓兰属 |
| 俗名别名 |
|
| 形态特征 |
植株高8-13厘米,具细长而横走的根状茎。茎直立,大部分包藏于数枚鞘之中,顶端具2枚叶。叶对生或近对生,平展,叶片近圆形或近宽椭圆形,长4-6厘米,宽4-5厘米,先端急尖或钝,草质,两面无毛。花单生,花苞片披针形,长1.2-1.6厘米,宽3-4毫米,先端急尖;花梗与子房密被短腺毛;花俯垂,血红色或淡紫红色;中萼片披针形,长1.4-1.8厘米,宽3-4毫米;合萼片卵状披针形,长1.5-1.7厘米,宽5-6毫米,先端2浅裂;花瓣斜披针形,常1.2-1.6厘米,宽4-5毫米,先端渐尖,背面基部略被毛;唇瓣囊状,近球形,长约1厘米;退化雄蕊卵状披针形,长约3毫米,花期6月。 |
| 生境 |
生于海拔2200-2700米的林下或灌丛中。 |
| 地理分布 |
分布于四川省。 |
| 经济价值 |
|
| 科研价值 |
|
| 繁殖方式 |
|
| 备注 |
|
| 图片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