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 中文学名 |
塔枝圆柏 |
| 拉丁学名 |
Juniperus komarovii Florin |
| 科中文名 |
柏科 |
| 科拉丁名 |
Supressaceae |
| 属中文名 |
刺柏属 |
| 俗名别名 |
蜀柏木、巴柏木、灰桧 |
| 形态特征 |
常绿小乔木,高3-10米;树皮褐灰色或灰色,纵裂成条片脱落;树冠密,蓝绿色;枝条下垂;小枝排列较疏松,微直或弧状弯曲,圆柱形或近方形,直径1-1.3毫米。叶鳞形,交互对生,间或3叶轮生,卵状三角形或三角状披针形,长1.5-3.5(—5)毫米,无蜡粉,先端锐尖,微内曲;腺体卵形或椭圆形,稀圆形,生于叶背基部或近基部。雌雄异株,稀同株。球果卵圆形或近球形,长6-8 (-11)毫米,熟后紫黑色或黑色,具1粒种子;种子卵圆形,长6-8.5毫米,表面具树脂槽,两侧或上部有钝脊。 |
| 生境 |
生于海拔3200-4000米山地。 |
| 地理分布 |
分布于四川、青海。 |
| 经济价值 |
|
| 科研价值 |
|
| 繁殖方式 |
|
| 备注 |
|
| 图片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