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 中文学名 |
硬头黄 |
| 拉丁学名 |
Bambusa rigida Keng et Keng f. |
| 科中文名 |
禾本科 |
| 科拉丁名 |
Poaceae |
| 属中文名 |
簕竹属 |
| 俗名别名 |
硬头黄竹(四川) |
| 形态特征 |
秆高5-12米,径3-6厘米,节间长30-45厘米,无毛,幼时薄被白粉,秆壁厚1-1.5厘米。箨鞘长约节间1/2,不易脱落,枯端斜拱形,背面无毛;箨耳不等大,均半圆形,小耳横生,大耳稍下延,边缘均有流苏状繸毛;箨舌高2-4毫米,有细齿或啮蚀状;箨叶直立,三角形或长三角形,基部两侧稍向内缢窄。秆基部1-3节常无分枝。小枝具5-12叶;叶线状披针形,长8-24厘米,宽0.9-2.7厘米,上面无毛或基部被疏毛,下面密被柔毛,侧脉4-5(-9)对。 |
| 生境 |
多生于平原、低丘、山麓、溪边。在河岸冲积土、砂壤土生长最好。 |
| 地理分布 |
产于四川(嘉陵江流域)、广西、广东(珠江下游)、福建、江西。 |
| 经济价值 |
竹材坚韧,可作担架、撑秆、农具柄,劈篾编制竹器。 |
| 科研价值 |
|
| 繁殖方式 |
|
| 备注 |
|
| 图片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