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中文学名 |
车筒竹 |
拉丁学名 |
Bambusa sinospinosa McClure |
科中文名 |
禾本科 |
科拉丁名 |
Poaceae |
属中文名 |
簕竹属 |
俗名别名 |
车角竹(广东)、刺楠竹(四川) |
形态特征 |
秆高10-24米,径5-15厘米,秆壁厚1-3厘米,节间圆筒形,无毛;箨环密生棕色刺毛。箨鞘厚革质,背面无毛,基部有棕色刺毛;箨舌高3-6毫米,边缘有齿和繸毛;箨耳近等大,长圆形或倒卵形,稍外反,有波状皱褶,腹面密生糙毛;箨叶卵形,直立或外展,背面脉间具深棕色刺毛。主枝粗长,常之字形曲折,枝条及分枝每节有2-3刺,刺丁字形开展。小枝有6-8叶;叶线状披针形,长7-17厘米,宽0.6-2厘米侧脉4-7对,两面无毛,有时下面基部被毛。笋期5-6月。花期8-12月。 |
生境 |
生于低山丘陵地带,农村多栽培。 |
地理分布 |
产于西南、华南。 |
经济价值 |
竹材坚硬,不易虫蛀,供作建筑材料、家具、水管、扁担、水车车筒;竹笋可食。竹秆高大,多钩刺,为优良防风林及围篱竹种。 |
科研价值 |
|
繁殖方式 |
|
备注 |
|
图片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