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 中文学名 |
木藤蓼 |
| 拉丁学名 |
Fallopia aubertii (L. Henry) Holub |
| 科中文名 |
蓼科 |
| 科拉丁名 |
Chenopodiaceae |
| 属中文名 |
何首乌属 |
| 俗名别名 |
|
| 形态特征 |
亚灌木。茎缠绕,长1-4米,灰褐色,无毛。叶簇生,稀互生,长卵形或卵形,长2.5-5厘米,宽1.5-3厘米,近革质,先端尖,基部近心形,两面无毛;叶柄长1.5-2.5厘米,托叶鞘膜质,偏斜,褐色,易裂。花序圆锥状,少分枝,稀疏,花序梗具小突起;苞片膜质,每苞片具3-6花。花梗细,长3-4毫米,下部具关节;花被5深裂,淡绿或白色,外面3裂片较大,背部具翅,果时增大,基部下延;雄蕊8,比花被短,花丝中下部较宽,基部具柔毛;花柱3,极短,柱头头状。瘦果卵形,具3棱,长3.5-4毫米,黑褐色,密被小颗粒,微有光泽,宿存花被倒卵形,长6-7毫米,宽4-5毫米。花期7-8月;果期8-9月。 |
| 生境 |
生于海拔900-3200米山坡草地,较耐寒。 |
| 地理分布 |
产于四川、西藏(察隅)、云南、贵州、湖北、河南、山西、陕西、甘肃、宁夏、青海、内蒙古(贺兰山)。山西太原、北京林业大学有栽培。 |
| 经济价值 |
为北方有发展前途的棚架绿化树种。 |
| 科研价值 |
|
| 繁殖方式 |
|
| 备注 |
|
| 图片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