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中文学名 |
尖萼乌口树 |
拉丁学名 |
Tarenna acutisepala How ex W. C. Chen |
科中文名 |
茜草科 |
科拉丁名 |
Rubiaceae |
属中文名 |
乌口树属 |
俗名别名 |
|
形态特征 |
灌木。嫩枝灰色,被硬毛。叶长圆形或披针形,稀长圆状椭圆形或近卵形,长4-19.5厘米,宽1.5-5.6厘米,上面无毛或沿中脉疏被柔毛,下面被柔毛或乳突状毛,侧脉5-7对;叶柄长0.5-2.2厘米,有硬毛。花序长2.5-3厘米,径约4厘米,总花梗短,有柔毛。花梗长2-3毫米,有柔毛;花萼长4毫米,有柔毛,萼筒卵形,裂片三角状披针形,长约1.5毫米;花冠淡黄色,长约1.4厘米,外面无毛,花冠筒内面上部和喉部有柔毛,裂片椭圆形,长约4毫米;花药线状长圆形;子房每室胚珠16-20颗。浆果近球形,径5-7毫米;萼裂片宿存。种子9-31颗。花期4-9月;果期5-11月。 |
生境 |
生于海拔520-1530米山坡、山谷林下、灌丛中。 |
地理分布 |
产于四川、广西、广东、湖南、福建、江西、江苏。 |
经济价值 |
|
科研价值 |
|
繁殖方式 |
|
备注 |
|
图片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