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 中文学名 |
娃儿藤 |
| 拉丁学名 |
Tylophora ovata (Lindl.) Hook. ex Steud. |
| 科中文名 |
萝藦科 |
| 科拉丁名 |
Asclepiadaceae |
| 属中文名 |
娃儿藤属 |
| 俗名别名 |
白龙须(湖南)、三十六根(广东) |
| 形态特征 |
攀援灌木。须根丛生,黄白色,有香气,味辛辣。茎、叶柄、叶两面、花序梗、花梗及花萼均被锈黄色柔毛。叶卵形,长2.5-6厘米,宽2-5.5厘米,基部浅心形,侧脉4对。伞房状聚伞花序腋生,不规则2歧,丛生叶腋,较叶短,花序梗直。花径5毫米;花萼内面基部无腺体,萼片卵形;花冠黄或黄绿色,裂片长圆状披针形,被微毛;副花冠裂片卵形,背部肉质,顶端高达花药1/2;花粉块球形,平展;柱头五角状,平顶。蓇葖果双生,圆柱状披针形,长4-7厘米,径0.7-1.2厘米,无毛。花期4-8月;果期8-12月。 |
| 生境 |
生于海拔900米以下山地灌丛、草丛中。 |
| 地理分布 |
产于四川、贵州、云南、广西、海南、香港、广东、湖南、台湾、福建。
印度、缅甸、老挝、越南也有分布。 |
| 经济价值 |
根部含娃儿藤碱、黄酮苷、强心苷、挥发油、单糖,供药用。 |
| 科研价值 |
|
| 繁殖方式 |
|
| 备注 |
|
| 图片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