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中文学名 |
高山栎 |
拉丁学名 |
Quercus semecarpifolia Smith |
科中文名 |
壳斗科 |
科拉丁名 |
Fagaceae |
属中文名 |
栎属 |
俗名别名 |
|
形态特征 |
常绿乔木,高达30米,有时呈灌木状。幼枝被星状毛,后脱落。叶椭圆形或长椭圆形,长5-12厘米,先端圆钝,基部浅心形,全缘或具锐齿,上面无毛或疏被星状毛,下面被棕色粉状物及星状毛,侧脉8-14对;叶柄长2-6毫米,无毛或被微毛。雄花序长3-5厘米,除花轴被灰褐色长毛外均无毛。果序长2-7厘米,轴无毛,生1-2果。壳斗浅杯形或碟形,包果基部,径1.5-2.5厘米,高5-8毫米;小苞片披针形,长2-3毫米,被灰白色短绒毛,顶端褐色;果近球形,高2-3厘米,无毛或近顶部微被毛,有时带紫黑色。 |
生境 |
生于海拔2600-4300米山坡、山谷栎林或松栎林中,有时与石楠类、圆柏类混生,西藏有胸径3米大树。 |
地理分布 |
产于四川西部及西藏波密、吉隆、错那、聂拉木等地。 |
经济价值 |
材质坚硬,为优良用材树种。 |
科研价值 |
|
繁殖方式 |
|
备注 |
|
图片 |
 |
拍摄部位:花序、叶
摄影者:梁生 |
|
|